在工业生产中,螺母与塑胶件的结合方式多样,除常见的热熔方式外,注塑螺母和超声螺母是另外两种重要的埋入工艺,且每种方式对塑胶孔设计与螺母选择都有特定要求。注塑螺母通过注塑成型埋置,其核心要求在于孔径的高精度管控——需将孔径控制在0.05mm以内。这是因为产品需用Molding Pin固定后放入射出成型模具,螺母孔径必须与注塑机的PIN针大小精准匹配,否则会影响注塑时的定位稳定性,进而导致螺母埋置偏差。
超声螺母则依靠超声振动实现埋植:振动产生的摩擦使螺母与塑胶件接口处温度升高,当温度达到塑胶软化点时,将螺母埋入胶件,随后在压力下冷却定型。这种方式对塑胶与螺母的配合间隙敏感,间隙不当易导致埋植不牢固或塑胶件受损。
无论采用哪种埋入方式,塑胶孔设计与螺母选择的匹配都是关键。具体参数需关注四点:一是螺母底座(d尺寸)需小于塑胶BOSS内孔径(C尺寸),确保导向定位顺畅;二是螺母外径(D尺寸)与塑胶孔径需形成过盈配合,如手机螺母的塑胶孔径通常比螺母外径小0.25-0.3mm,保证埋入后结合紧密;三是螺母长度(L尺寸)与塑胶孔深(Y尺寸)需适配,孔深需预留0.5-1mm储胶空间;四是塑胶孔壁厚(W)需根据螺母规格调整,一般为孔径的1/3以上,例如M1.2螺母对应壁厚0.8mm,M8.0螺母则需4.5mm,防止塑胶件因受力过大而变形。
参考BOSS孔数据可知,不同螺牙规格(如M1.2至M8.0)对应着特定的外径、长度、塑胶孔径及壁厚,这些数据为设计提供了量化标准。若尺寸匹配得当,螺母埋入后状态稳定;若螺母过小、孔过大,会因“吃胶不足”导致扭拉力不足;若螺母过大、孔过小,则易引发溢胶或塑胶爆裂。
当出现异常时,可通过优化设计改善。例如,BOSS孔过浅(小于2.5mm)易导致扭拉力不足,此时可将双斜纹螺母改为单斜纹,通过加大压花段差增加吃胶面积;若因螺母结构导致溢胶,可增加“C”端导向部分,平衡塑胶排挤路径,减少不良现象。
综上,塑胶孔设计与螺母选择需结合具体埋入方式,依据参数标准精准匹配,同时针对异常情况灵活优化,才能确保螺母埋植的稳定性与可靠性,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。